小红书“撕毁”了竞业协议,但整个行业却在越陷越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12 17: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建项目 (17).png
如果着眼于整个创新生态的健康发展,过度泛滥的竞业限制显然需要得到有效约束。小红书此次的调整,无疑开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好头,但其他大厂是否会迅速跟进,目前看来仍是一个未知数。

小红书在图文内容社区领域,凭借其独特的社区氛围和用户心智,确实建立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和用户粘性,这为其后续发展赢得了更从容的空间。

但小红书并非高枕无忧。它也在积极探索直播、电商等领域,试图拓宽商业化路径。这些领域已是巨头环伺的红海,竞争异常激烈。因此,小红书取消竞业限制的决策,除了对其核心社区生态的信心之外,更可能是一种积极的战略姿态:

它首先有利于人才吸引与激励。在亟需创新和拓展新业务的关键时期,以更开放的姿态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激发员工活力。尤其对于年轻一代的优秀人才,更为自由和人性化的雇主品牌具有显著吸引力。

而且对于成本与效率,这个决策其实也有利于小红书。维持广泛的竞业限制本身需要付出不菲的补偿金和管理成本。取消不必要的竞业,可以将资源更聚焦于核心保密信息的防护。

但对于其他互联网大厂而言,它们是否会效仿小红书,则面临着更为复杂的考量:

各家面对的竞争态势存在差异:许多大厂之间的竞争是多条战线、高度同质化且白热化的。它们的核心业务、关键技术和市场份额往往直接面临来自彼此的激烈争夺。在这种环境下,竞业限制可能仍被一部分企业视为减缓核心人才流失、维持竞争优势的“必要之恶”。

此外,部分大厂的核心竞争力可能更侧重于短期内难以复制的尖端技术研发或高度机密的商业数据。对这类企业而言,关键技术人才的流失可能带来更直接和重大的损失。比如今天AI的竞争。

另外,每家公司尤其变成巨型组织后的公司,都有路径依赖与组织惯性:大型企业往往组织结构复杂,既有的法务、人力资源体系对竞业限制已有成熟的操作流程。改变这一策略需要克服较大的内部惯性和阻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7-31 16:35 , Processed in 0.09432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